本页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阅读:385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6:45
单位介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1921年竺可桢教授创建的地理系,素有中国地理学摇篮的美誉,经过80多年的发展,该院的学科体系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地理学的范围,扩展到地理、海洋、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在国家的基础研究、地表和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与生态建设、城市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学院下设地理信息科学系、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海岸海洋科学系四个系。学院现有正、副教授72人,中科院院士3人(其中兼职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A类2人、B类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3人,博士生导师34人(其中兼职7人),是国内从事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资源环境研究、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和海岸海洋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6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以及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海洋地质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与规划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建筑学、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八个一级学科,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庐山、湖山、连云港等教学实习基地;拥有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区域开发模拟实验室、城市公共安全与防灾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实验室、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室、树木年轮与环境和光释光测年实验室等,具有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整理、水资源评价、环境评价和测绘等执业或培训资质,已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承担各类研究和应用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获得公派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会议和留学深造的机会。

学院为我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旅游管理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规划、区域开发、国土资源、水利水电、房地产、测绘、遥感与信息系统、海洋、旅游等部门与领域择业,或进入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在新的世纪,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院党委书记:李满春

院党委副书记:芮富宏

院长:高抒

副院长:鹿化煜付重林张京祥王腊春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主任:黄贤金副主任:张捷张建新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徐建刚副主任:甄峰宗跃光

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李满春副主任:王杰臣赵书河

海岸海洋科学系主任:潘少明副主任:葛晨东张永战

工会主席:胡志燕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法人代表):张京祥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徐逸伦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喜钢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建刚(兼)

南京大学地海高科技中心法人代表:?付重林

院办公室主任:张立峰

人事秘书:胡志燕本科生教学秘书:王玮

科研秘书:盛莉莉研究生教学秘书:顾国琴

国家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学、土地利用与规划
江苏省本科品牌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江苏省特色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
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海岸海洋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环境遥感
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摄影测量与遥感、环境科学
本科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旅游管理、海洋科学
成人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于2006年正式成立,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设有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第四纪地质学等四个博士点,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第四纪地质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等五个硕士点。有关教师及成果曾获得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材奖等重要奖励。在环境演变、水资源水环境、国土与区域规划等领域与英国牛津大学以及美国、挪威、瑞典、德国等著名高校保持了密切的科研与教学合作关系。
全系现有教师39人,主要涉及地理学、土地利用与管理、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与国土规划、第四纪与环境考古、地表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教学、科研领域。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业已形成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科研工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目前不仅承担了一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而且还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教育部等部门的重点科技项目及相关科研课题。
同时,全系现有博士生在校人数50余人,硕士生110余人,本科生160人。此外,还先后在江苏、新疆、江西、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湖南、河北、福建等地开展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及函授教育。
经过长期摸索,我系形成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与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同时,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吴小根、鹿化煜等教授主持了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江苏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
我系为我国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土地规划、水文水资源、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经营管理等相关部门或单位培养了有能力、有抱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大量人才。在新的世纪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为我系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地方建设发展提供了造就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新的契机,全系教师将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实现新的科学突破。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成立于2006年,隶属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前身为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是国内综合性院校中早从事城市规划研究与教学的单位。目前,设有城市规划与设计本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科)、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3个硕士点,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2个博士点,拥有虚拟城市实验室和国家甲级资质规划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建立从本科到博士后、研究应用并重的全系列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城市规划专业为国内个由教育部、建设部批准在综合性院校设立的城市规划工科五年制本科专业,已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系

在国内的高等院校中,南京大学在地图学、GIS与遥感方面均起步较早。早在1957年,在任美锷院士、陈述彭院士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著名地图学家李海晨先生亲自创办了南京大学地图学专业,这也是当时乃至相当长时间内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的地图学专业。多年来,南京大学地图学专业沿着李海晨先生开创的事业,走过了一条专题地图编制与地图集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的道路。目前,该学科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拥有2个博士学位点、2个硕士学位点、1个本科专业、2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为主体的高级研究队伍;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其中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聘请了近20名海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兼职教授。2002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向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南京大学在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成就与影响。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方向包括:以空间分析与区域建模为特征的GIS理论、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GIS支持的多尺度遥感科学研究与地学分析应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与区域空间现象、格局、过程、机理模拟研究等。先后承担中—美、中—加、中—德、中—法、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总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6项。多次获得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教材奖。出版著作(含教材)17部,其中黄杏元教授等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入选面向21世纪教材,李满春教授等的《GIS设计与实现》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均获全国测绘教材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相当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发表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如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andRemoteSensing,EnvironmentRemoteSensing等,以及国内学术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测绘学报、遥感学报等。
本学科目前在站博士后5人,在读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近80人、本科生130余人,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可在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测绘科学等有关专业方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地产、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有关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海岸海洋科学系

面对人口、资源与发展等当代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社会环境问题,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ESS)指导下,以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为代表的变化(GC)研究工作相继展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IGBP新的核心项目“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LOICZ)的建立为标志,海岸海洋代表了当代对海岸的新认识,并成为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加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实施,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海洋秩序。因此,20世纪末,海岸海洋科学(COS)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与变化研究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